国网甘肃电科院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30 作者: 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系列

  5月29日,在国网甘肃电科院,多名专家集聚一堂。在他们中不乏被选拔为陇原青年英才的高层次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大家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主题,围绕努力培育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内容做探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高水平发展共识。

  在创新一线,他们埋头攻关,不断寻求突破;在寂静的实验室,他们夜以继日,破解技术难题;在电网建设现场,他们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在陇原大地,他们跋山涉水,深入基层一线广大电力科技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保障稳定可靠供电、化解电网安全运作风险,是每一个电力科研人员研究的课题,更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稳控系统就像是守护电网的“灵丹妙药”,策略验证工作的作用就是判断“药方开得对不对,取药取得对不对”。仿真攻关团队在高度逼近实际的电网运行环境中,通过一次次仿真技术验证稳控策略编程的正确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经过500多次试验,他们攻克了750千伏骨干主网稳控策略闭环验证难题,达到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与拼搏,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提升本领。”这是团队一直以来的共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庞杂而枯燥的电网数据,计算、验证、调整、再计算,如此反反复复,将实际电网刻画到数字仿真平台上,为电网运行方式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从以往的“毫秒级”的机电暂态仿真到现在的“微秒级”全电磁暂态分析,在日新月异的电网发展形势中,团队以攀登技术高峰为志向,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己任。2022年5月,团队首次成功运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手段,开展祁韶直流换近区暂态过电压分析及稳控策略在环仿真验证,精准刻画系统运行边界,助力祁韶直流输送限额功率从400万千瓦提升至650万千瓦。

  “太好了,此次断路器开罐检查验证了我们的创新成果应用效果很好,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800千伏祁连换流站,国网甘肃电科院青年研究员包艳艳在验证完团队自主研发的改进型合闸电阻组件的应用情况后说道。

  作为电力科技工作人员就要经常和电力设备“亲密接触”,创新成果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现场才能得到验证。对此,工作8年多的包艳艳深有体会。2018年至今,她连续7年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祁连换流站的年度检修技术监督工作。从全站一次设备预试试验关键点见证到技术监督报告撰写,从问题分析到出具技术监督意见,包艳艳认认真真地对待,积累了实践经验。

  正是靠着现场积累的经验和对电力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包艳艳牵头研发了局部放电类带电检验测试仪器比对校验平台、四合一光谱融合装置等创新成果。看到一项项新技术在现场得到应用,更加激发了她不断思考与探索的热情。

  良好的培养体系、全方位的发展平台和多方面的关怀保障,能够让年轻人在科学技术创新的路上走得更稳、行之更远。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心无旁骛攻坚克难,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先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国网甘肃电科院院长牛继恩说。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一直在优化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今年年初,公司员工马喜平获得了甘肃省青年科技奖,他始终致力于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在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马喜平向规模化新能源并网主动支撑与检测评估技术发起冲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能源场站涉性测试方法研究。如今,这项获得202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成果正在不断推广。

  如何让青年人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国网甘肃电科院有自己的答案为青年人才确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持续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高品质人才和一线技术人员倾斜,加大对科技骨干、各级专家人才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力度,充分调动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3年3月,刚刚入职不到一年的赵同坤博士就参与了通过涂镀层检测技术鉴别翻新绝缘子相关项目的研发。“90后”的他,为何能够担此重任?赵同坤对国网甘肃电科院的人才选用培育机制感触很深:“敢于给青年人压担子,让青年人才在实际项目研究中得到锤炼和成长。”(李勇 陈楠)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400 070 7799
联系我们